山师二附中小学部征文选
时间:2019-09-24 15:52:40 作者:
微电影观后感——王荣笙
今天下午,我们观看了有关法律教育的微电影,其中有一个我看完后,感触很深。这个电影主要讲了男主人公是一个小学生,他接到一条”付邮费,送手机”的诈骗短信,可他并不知道该不该给他付钱,然后他遇到了同学觉得20块钱并不算多,就给对方打了过去,可把钱打过去了,对方并没有回复,打电话也不接,他这才知道对方是诈骗。
看到这里,我本以为对方会用黑客手段把他的账号、密码、还有钱都卷走,可并不是这样,当小男孩知道自己受骗了后,发现骗钱特别容易,就动了坏心思,在一群里也像坏人一样,发出了诈骗信息。果然,很多人都受了骗,大约4000多元人民币。由于骗取数目较大,警察也进行了搜索,发现他后,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,说这已违反了诈骗罪,不能再犯。
看完这个微电影后,我知道诈骗恶劣的后果,以及知道了防诈骗短信。这个电影真是道理满满呀!
观后感——王新萌
今天看了十部微电影,深有感触。其中,最有感觉得就是《蒙面来客》 。
现实中,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所以自己独自在家时,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。如发现有危险动作,当立即报警,开窗呼救,做好措施。
这部微电影也引发了另一个问题,万一被陌生人威协、绑架,应及时向路人寻求帮助。
在这里,我还是想对那些人说,你们在偷窃时来钱,花得时候,良心不会痛吗?你们的孩子被绑架了,你们不会疯吗?你们家,如果被盗窃,你们不会心烦意乱吗?
世界上,没有直正的坏人,想一想自己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。
微电影观后感——王浩然
今天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集体去报告厅看了一些微电影。其中有关干防盗的,有关于防弱水的,有于防校园欺凌的,有关于拒绝谣言的,杜绝侮辱性外号的,还有防电子诈骗的。而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关于杜绝儿童乞讨的部分。其中有个桥段我印象尤为深刻:两个小学生正在商量要不要给这对母女捐钱,而此时镜头一转这位母亲的脚上穿的是阿迪鞋。这组镜头语言是非常讽刺的。最初,要不是囊中羞涩,谁会放弃尊严在街上乞讨呀? 路人们大部分也都会有爱心地帮上一把,可是到最后呢? 要么是人们的善心被想不劳而获的人利用,要么是由原先的乞求变成了有恃无恐,道德绑架的 “行行好吧!” 那一句句话语听起来让人感觉很不是滋味,小孩子明明是该上学的年纪,却偏偏被父母拉着出来乞讨;:青壮年原本可以打工维持生计,却偏偏用不劳而获的手段获得钱财;残疾人本来也可以安居乐业,却要被不法份子所操纵,沦为职业乞丐;:老年人本应在家享受天伦之乐, 却偏偏到马路边扔掉自己的尊严。这让我想到了前些年的罗尔事件,当爱心一次次被利用,当路人次次上当受骗, 再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,他们还愿意伸出援手吗?